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:“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”,而中华礼仪也是这样,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,才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中华礼仪。
中华民族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,礼仪的内涵本质也是一种文化,礼仪的外延则可以延伸到各个领域甚至无限延伸。礼仪是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产物,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礼仪以及礼仪文化。
礼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从示从豊,豊亦声。——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
从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当中可以看出,礼是行动的准则,礼是践履,是一种行动。说明历来人们就把礼当作他们的行为规范。并且,礼还和祭祀鬼神有关,据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考证,在殷墟甲骨文里就已经出现了豊字。因此,礼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有这源远流长的历史。
古代人对礼和仪一般分开来解释和理解。对礼的理解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:
第一,认为礼是治国的大纲和根本。《国语》中有记载,“夫礼,国之纪也,国无纪不可以终”。第二则是认为礼就是“理”,封建统治者以礼治国,他们首先要认为并且认同这个所谓的礼是合理的。
子曰:礼也者,理也。乐也者,节也。君子无礼不动,无节不作。——《礼记》
古人对礼的第三个理解则是认为礼就是对人的尊敬和礼貌,这一点和我们现代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礼是不谋而合的。
元曲《竹叶舟》中有“这秀才不礼我”一句,是说这秀才不以礼节来对待我,也就是不尊重我的意思。可见,在那个时候,古人对礼就已经赋予了礼节、礼貌和尊重的意思。
第四个理解也是和我们现代一样的意思,礼即指礼物,在古代,民间人们往来相见的时候都要送礼物,形成了一种“无礼不相见”的风气,所以,礼尚往来也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一种风俗习惯。第五个解释就是礼指为了表示敬意和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典、仪式等。
古人对仪的理解也有很多,法度准则、礼节规矩、仪式仪典、容貌举止、礼物等等。可能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,古人对礼和仪的理解以及礼和仪的意义是非常相近的,因此,在古代,常常将礼和仪放在一起来使用,并且,在古代的很多典籍中早已出现并且频繁使用礼仪二字。
随着历史的进程,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礼仪,但是有一点却是一致的,即不会脱离他们的一个基本精神:相互尊重、信任,依赖和友善。
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,中国的礼仪也是更具有文化特色的一种文化,从古至今,人们对礼仪的忠实也是不言而喻的。
甚至在今天,也有很多礼仪随处可见,特别是在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过后,华夏人民更是兴起了一股“作揖”的热潮,充分展示了中华人民的相互尊敬的礼节和规矩。
其实,这种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礼仪是应该保留、继承下来并且被发扬光大的,因为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闪光点和文化符号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文字(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)如有版权请联系删除。
地址: 重庆市九龙坡区红狮大道6号15幢 (巴国城公园内)
电话: 023-4564654654
邮箱: 0233
邮编: 400039
COPYRIGHT 2011 - 2016 ©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礼文化产业联盟
网站建设:子沃科技蜀ICP备15004185号-1